????湛江新聞網(wǎng)訊:4月1日,全國著名軍旅作家董保存先生攜其作品《紅墻知情者說》赴湛,并在湛江市圖書館舉行贈書儀式,與讀者進行讀書交流,與文學愛好者切磋創(chuàng)作心得。贈書儀式后,記者有幸采訪了這位軍旅作軍、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記者:您寫了很多新中國第一代領(lǐng)導人的傳記文學,這些將帥們絕大多數(shù)都已經(jīng)辭世,您是通過何種方式去獲取資料,以證保您紀實作品內(nèi)容的真實性?
????董:紀實文學,首先是“紀實”。真實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文學。《南京大屠殺》的作者徐志耕曾說:“好的報告(紀實)文學是用腳走出來的?!边@話道出了紀實文學作者寫作的艱難,以及其必須具備的求實存真的精神。
????以紅色傳記為例,傳主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寫他們一定要努力做到“求實存真”,稍有出入就會引來爭議甚至麻煩。為了還原歷史真實,作者要跑很多單位部門,查找和翻閱當時的歷史資料、會議紀錄、圖像、錄音。在浩繁的資料中尋找當事人的追憶,歷史見證人的回憶等等。常常是為了求證一個細節(jié),我要在多種不同的資料中去偽存真,苦點累點是正常的。但這是紀實作者的責任。這既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當然,如果能采訪到當事人則更好。我的有些作品就是直接采訪過當事人的。比如聶榮臻元帥,肖克上將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采訪第一代領(lǐng)導人已不大可能了。
????作為一部好的紀實文學作品是史與詩的結(jié)合,是史詩性的作品,所謂詩,就是其文學性。紀實作者就是要把作品寫得好看,耐看。才能受到讀者的歡迎。這里就看作者的功力了。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讀者對紅色文學的喜愛和追捧與日俱增,但是,現(xiàn)在市場上的紅色文學,紅墻文學良莠不齊,甚至有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充斥其中,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董:我想,你這里說的紅色文學,是一個大概念。具體來說,你可能說的是一些寫領(lǐng)袖題材的圖書。這類題材的傳記可以分為幾類。一類是由一級組織,一個單位組織力量寫的,也就是所謂“官方修傳”,也叫正傳,主要寫傳主在每個歷史階段的貢獻,且具有對傳主的評價性質(zhì)。還有一類雖然不是“官修”,但也是正規(guī)出版單位出版的。這類傳記是通過層層審讀,才出版的。都比較可靠。但可讀性卻是參差不齊的。
????也有一些作品,用寫小說的辦法來寫剛剛過去不久的歷史,寫領(lǐng)袖人物的所謂奇聞逸事,甚至“戲說”。這是不能當成歷史來讀的,但是,讀者往往區(qū)分不開,容易混淆黑白。
????還有一些有些偽傳記,這里面有真有假,真假難辨,還有的毫無史料依據(jù),純屬瞎編,這些作品有的在海外出版,產(chǎn)生了很壞的影響。有一年我在香港開會,遇到一位旅居海外的作家,我問他,為什么原來一位寫了很多好作品作家,寫了一本“某某某和女人”的書,那書中簡直是胡編亂造。對方說:“他在海外要生存嘛。”一句話,為了錢,為了迎合西方讀者的獵奇心理,用這種態(tài)度來對待我們的傳主,這實在是天大的悲哀。也是十分可怕的。
????書作為一種商品,自然有商品的屬性。現(xiàn)在有些書商為了追逐利益,不受正規(guī)渠道的約束,請來槍手胡編亂造,于是一大批偽紅色文學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被翻版,往地攤上賣,價格便宜,又獵奇,書賣得也很火。盜版、冒名,“正規(guī)軍”往往深受其害。
????記者:現(xiàn)在市場上很多紀實類圖書,真假難辨,讀者如何去區(qū)分,去選擇,以避免不良作品的誤導和戕害?
????董:現(xiàn)在確實存在這個問題。市場上的這類作品魚龍混雜,讀者對這類作品鑒別能力也是有差別的。我想提醒讀者朋友的是——國家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及領(lǐng)袖人物的紀實作品出版是有規(guī)定的,必須通過有關(guān)部門立項、審批、經(jīng)過反復審讀,經(jīng)正規(guī)渠道出版。這種層層把關(guān)可以保證作品內(nèi)容的準確和質(zhì)量,但有時會把一些貼近讀者的內(nèi)容刪掉了,也就是把事件的枝葉、人物的血肉給去掉了。建議讀者能從正規(guī)的渠道買書,比如,書城或者新華書店這些大的書店的圖書來源都是正版書籍。這既是保護作者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也不至于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