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谑泄ど搪?lián)的工作人員在清理位于該市中山路騎樓老街的??谏虝f址時,發(fā)現(xiàn)鑲嵌在隔墻上的三塊距今240多年的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石碑。碑刻所記錄的是清代康熙元年徐聞海安口發(fā)生的一次驚動朝野的海難事件。
石碑最長一塊長62厘米,寬42厘米,其余兩塊長57厘米,寬41厘米,碑文為歐體,字跡清晰,書法精嫻,無一殘缺。從碑刻落款得知,該碑為清乾隆三十五年內(nèi)閣大學士時任廣東學政的翁方綱所書,內(nèi)容為“英佑將軍江公祠壁記”。石碑的發(fā)現(xiàn),不僅揭開了一段塵封二百多年的歷史,同時為清早期的海軍力量和管理控制瓊州海峽的能力提供了實證。
碑刻所記錄的海難事件主角是海安水師副將江起龍,據(jù)袁義達、邱家儒、劉翔南所編的《百家姓之江姓》中所記:江起龍,本名汪瑞儀,明朝安徽歙縣人,崇禎末年見復(fù)明無望,更名江起龍,投靠清軍成為名將。該碑記載:江起龍,順治十三年(1656年)水師參將,駐通明港,立白鴿寨??滴踉陼x升副將,三年(1664年)移水師駐徐聞海安口,五年(1666年)出洋捕盜,因颶風大作,江起龍和都司王愛國及24船軍士全軍覆沒。為頌其功而思之,廣東布政使王士俊請朝廷批準建祠以祭祀,在海安所城南門外興建“江公祠”。雍正八年(1730年),江公起龍被世宗雍正皇帝欽定為英佑驍騎將軍之神。
從第三塊碑刻正文后面的隸書后記“此文前已勒石海安祠壁,今復(fù)校,士南來敬荷。神廟三度瓊海矣,謹重書以記之,方綱謹記”得知,“英佑將軍江公祠壁記”原本是勒石海安“江公祠”的墻壁上的,??诎l(fā)現(xiàn)的這三塊石碑應(yīng)是翁方綱重新校對后為海南建的第三座供奉“英佑驍騎將軍之神”的神廟親自書寫的。
這三塊碑刻,除了具有很高的文史研究價值以外,其藝術(shù)價值也不容小覷,因為書寫該碑刻的是清代有名的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翁方綱所書。翁方綱(1733—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