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辦人或前往海南辦展?
博物館關(guān)閉后,打包的藏品堆在黃德春家的客廳里。 孫昊聲 攝
私人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一樣,承載著文化和歷史的精華,然而,全國能維持至今的私人博物館數(shù)量并不多,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仍在努力爭取生存空間。去年底,我市首家私人博物館——“紅色文化博物館”因資金不足,無法維持日常保養(yǎng)、護理,黯然閉館。記者近日前往探因。
陳列萬枚毛主席像章
2009年5月18日,我市首家私人博物館——“紅色文化博物館”正式創(chuàng)立,博物館的收藏和創(chuàng)辦人是我市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黃德春,他從自己收藏的3.2萬枚毛澤東像章中,挑出1萬多枚進行分類陳列,力求從收藏的角度反映當代歷史的一個側(cè)面,是一部展示偉人風范的歷史畫卷。
56歲的黃德春是土生土長的赤坎人,從1988年起他就開始收藏毛主席像章。1993年,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之際,黃德春在市博物館舉辦了一個“毛澤東紀念章專題展”,吸引了3萬多人參觀。隨后,他還陸續(xù)到霞山、遂溪、廣州、茂名等地舉辦了長達一年的巡回展。
一年半后無聲閉館
紅色文化博物館的創(chuàng)立,不僅是黃德春人生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也是我市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然而好景不長,博物館去年底黯然閉館。
赤坎勝利路20號,曾經(jīng)綻放紅色光芒的博物館如今大門緊閉,一把“鐵將軍”鎖住了黃德春的夢想。黃德春把像章一箱箱打包,運回家中堆放。記者近日來到黃德春家中時,裝滿像章的幾十個大鐵箱占據(jù)了大廳的“半壁江山”。
從開館時的欣喜到閉館時的神傷,短短的一年半里,黃德春遇到人生的另一個轉(zhuǎn)折點。說起這個轉(zhuǎn)折,黃德春不禁有些落寞。文化是無價寶,但這項“無價”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下,終究還要靠“物質(zhì)”來支持。
黃德春坦言,“僅靠我個人的力量,博物館無法維持下去?!?/p>
或會前往海南辦展
“文化不賺錢”,這是黃德春常掛嘴邊的一句話。除了毛主席像章,黃德春還收藏了不少陶瓷古董。前段時間,他把兩個古董送到北京拍賣,如今他正在為自己收藏的這批毛主席像章尋覓出路。
他向記者透露,有人在海南省??谑型顿Y建造一座博物館,邀黃德春去海口辦展覽,并稱政府有補貼。黃德春去看了場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他告訴記者,若場地建好后,或許自己就去海口辦展了。
“難道你不曾想過留在家鄉(xiāng)嗎?”記者問道。黃德春低眉遲疑了幾秒,隨即輕笑起來,語氣似乎不甘,但更多是無奈,“我很想留在湛江,但為了博物館的生存和發(fā)展,或許,我只能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