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頭木偶戲源于漢朝,自福建等地傳入,興于明代,現狀令人擔憂 四領導呼吁:盡快搶救三人木偶戲
?四領導在坡頭農村看木偶戲。
坡頭民間木偶戲藝人演出。
5月30日,記者在坡頭區(qū)采訪了解到,曾盛極一時的三人木偶戲面臨困境,市領導陳亞德和老領導黃國威、吳智華、陳臻呼吁文化部門推進坡頭三人木偶戲的傳承和發(fā)展,推動坡頭區(qū)的精神文明建設。
【現場】幾位“老戲友”相約到村頭看戲
月夜稀燈,蟲鳴風聲。村中的一塊空地,竹子、木條、布搭建的臨時舞臺,臉上寫滿歲月滄桑的民間老藝人,悠揚的曲調,如歌似訴的唱腔,惟妙惟肖的木偶動作,場下觀眾不多卻人人看得如癡如醉……
不久前,湛江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亞德,原湛江市政協(xié)主席黃國威,原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吳智華,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臻和坡頭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坡頭商會會長鄭真愛,原湛江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坡頭商會秘書長林康耀等人,到坡頭區(qū)基層農村,觀看民間木偶戲老藝人的演出。為搶救木偶戲,聆聽老藝人心聲和建議。
這里面,說起來還有個故事。此前這些“老戲友”親自召集和參加“搶救木偶戲”座談會,并召集木偶戲老藝人進行錄音,灌制碟片。在這個過程中,木偶戲老藝人陳觀發(fā)認識了黃國威。黃國威對陳觀發(fā)說,下次有演出的話打個招呼,他會親自去現場看他表演。一天晚上,陳觀發(fā)等老藝人應邀到坡頭麻斜街道辦黃屋村演出。陳觀發(fā)掏出黃國威派給自己的名片,興奮地打電話說:“黃老,我今晚到你的家鄉(xiāng)來演出了,你回來看看吧!”黃國威一口答應,還親自點戲——《梅花開二度》,這讓陳觀發(fā)興奮不已。就這樣,黃國威帶了一幫老領導來到黃屋村,津津有味地看足了長約三個小時的木偶戲。演出結束后,這些老領導上臺與老藝人親切握手,表示鼓勵和慰問,并聆聽老藝人心聲和建議,讓這些老藝人內心溫暖不已。
“我從小就喜歡看木偶戲,經常通宵達旦地看,很多戲都熟。有的唱詞,還可以背出來。我的成長,離不開木偶戲,是其教育我如何做人!”黃國威充滿感情地說。
【危機】演員老化觀眾老化現狀堪憂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視木偶戲的傳承和發(fā)展,使坡頭木偶戲有了新的發(fā)展。木偶戲藝人增至一百多人,涌現了一批才華橫溢,身手不凡的藝人,如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陳元如、陳美華、陳真康、龐何養(yǎng)、陳桂華等,現在活躍在舞臺上的李海泉、龍龐軒、陳觀發(fā)、陳羅勝、陳日榮等。
他們不但在坡頭演出,還應邀到鄰近的南三、南調、麻斜、乾塘、龍頭、官渡、黃坡等地獻藝,甚至還到霞赤兩地演出,深受當地群眾的好評。在鼎盛時期,即坡頭區(qū)木偶戲班最多的時候,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有近50個班,160多個藝人。
但隨著娛樂形式的日漸多元化,在電影、電視、電子游戲等的沖擊下,人們對木偶戲的興趣開始淡化,觀眾銳減,不僅演員老化,觀眾也老化,年輕人大多不喜歡木偶戲,坡頭三人木偶戲的現狀和將來令人擔憂。
黃國威等看完戲后,呼吁文化部門盡快做出方案,采取措施,推進坡頭三人木偶戲的傳承和發(fā)展,為推動坡頭區(qū)的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歷史】源于漢興于明為最原始木偶戲劇種之一
“作為最原始的木偶戲劇劇種之一,傳說我們這里的木偶戲源于漢朝,自福建等地傳入,興于明代。”據坡頭區(qū)原文廣新局局長李觀禮介紹,木偶戲傳入吳川(記者注:坡頭區(qū)原屬吳川管轄)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應運而生且繁榮起來。后經歷代民間藝人的傳承、改革、雕琢,逐步發(fā)展而形成今天的木偶戲形式。它確實是一朵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奇葩。吳川木偶戲分單人木偶戲和多人木偶戲,坡頭一帶的木偶戲均為多人木偶戲。多人木偶戲一般由三個人配合演出,其中兩個演唱,一個鑼鼓手。
坡頭區(qū)南三鎮(zhèn)60歲的木偶戲老藝人龍龐軒說,坡頭三人木偶戲是典型的傳統(tǒng)戲劇,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藝術特色,其唱腔和道白用的都是方言,通俗易懂,它的作用是小說、電影及其他戲劇所不能替代的,它的表演形式獨特,是民間一朵瑰麗的藝術奇葩,是一份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研究和保護好這一劇種,對研究地方戲劇,包括粵劇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