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jié)前后,有關“共享爸爸”的話題引發(fā)廣泛關注。先是一款“共享爸爸”小程序推出后引爭議,其后,“共享爸爸”公眾號也推出,主打“私人訂制”、“保密私營”。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些共享軟件,大多是以“彌補缺失的父愛”作為招徠點。
????“共享爸爸”小程序
????已不能使用
????記者最初接觸到“共享爸爸”小程序,是今年5月中旬來自讀者梁女士的報料。根據(jù)梁女士發(fā)來的“共享爸爸”小程序頁面截圖顯示,“呼叫爸爸后,30分鐘可達”,該服務嘗鮮價為“免費”。此外,在頁面中還有不同類型的“爸爸”可供用戶選擇。
????記者體驗了這款小程序,進入頁面后會定位用戶的位置,并顯示附近的“爸爸”。隨后,用戶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共享爸爸”,包括商務型、暖男型、運動型、文藝型和幽默型多種。選擇類型之后,用戶可以下單呼叫。
????記者在該小程序的一則視頻廣告中看到這樣的情節(jié):一位“共享爸爸”為很多家庭服務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沒人陪伴,他們同樣也找了一位“共享爸爸”給家人過生日。視頻中的男子稱:“這個時代什么都能共享,但對家人的愛只能定制?!?/p>
????正當記者欲深入了解時,這款小程序已經(jīng)在網(wǎng)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有網(wǎng)友認為,如果這款小程序可以預約下單,是否會導致出現(xiàn)一些違規(guī)的有償服務?有從事律師工作的網(wǎng)友認為,我國的父母子女關系主要通過血緣、婚姻、過繼等法定事由形成,“共享爸爸”的理念和我國法律及社會公序良俗相悖。
????其后,該小程序方回應稱,小程序只是創(chuàng)意營銷方式,“共享爸爸”不是現(xiàn)實可行的,并非從實質上去解決陪伴缺失的社會現(xiàn)象,而是在精神層面,通過公益倡導大家關注家庭亞健康問題,重視家庭父親角色的缺失,為愛回歸家庭。但無論官方如何回應,都無法阻擋網(wǎng)絡輿情對此的批評。記者發(fā)現(xiàn),目前該小程序已經(jīng)不能使用。
????“喪偶式育兒”是根源
????“共享爸爸”小程序消失后,記者發(fā)現(xiàn),在微信搜索“共享爸爸”,就會出現(xiàn)一個“共享爸爸”的公眾號。記者關注該公眾號,隨后彈出一張廣告宣傳海報,提及可以“私人訂制”和“保密私營”。當記者識別該海報二維碼進入鏈接頁面,出現(xiàn)了“喪偶式育兒?我來幫你”的標題,內(nèi)文里,分別有“媽媽心聲”和“孩子心聲”的“個案”,再根據(jù)鏈接提供的二維碼,識別后,就出現(xiàn)了一個個人微信號。
????報料人梁女士是一名單親母親,與8歲女兒共同生活。其本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認為孩子要健康成長,父親的角色是不能缺失的。單親母親可以以結婚成立新家庭為孩子尋找父愛,但絕不是靠所謂的“共享爸爸”來彌補父愛,“這也是我報料的原因,我認為這類打著‘父愛’名義的軟件是不靠譜的。”
????梁女士反感“共享爸爸”,但她承認,“共享爸爸”之所以受到關注,根源在于部分父親在家庭育兒過程中角色的長期缺失。
????市民王女士有同樣的感受:“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現(xiàn)在的孩子和父親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爸,我媽呢?’”她表示,“喪偶式育兒”成為熱詞,一些“上班996(指上班時間是上午9點,下班時間是晚上9點,一周上6天班),下班打網(wǎng)游”的爸爸也成為輿論火力集中批判的對象。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
????地位不可替代
????不過,幾位受訪的爸爸則有不同的看法。王先生認為,家庭責任缺失的板子打在爸爸身上,失之偏頗。除去那些離婚家庭以及天生沒有責任心的爸爸,更多的爸爸是真心想陪伴孩子,但現(xiàn)實不允許?,F(xiàn)代社會爸爸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下班的概念被日漸模糊。
????陳先生說,的確有很多爸爸即使下了班也手機不離手,但這畢竟是少數(shù)。陳先生表示,他不介意妻子聯(lián)系懂育兒的父親互相探討育兒問題,剔除“共享爸爸”隱晦的操作,這其實也是個化解育兒焦慮的好點子。與其一味指責爸爸們成為育兒路上的“豬隊友”,不如給多才多藝的他們提供更好的施展空間。如果真能有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線純粹的互助式育兒功能,讓社會化育兒成為可能,相信不僅爸爸們樂在其中,小家庭也能從中受益。
????“對于家庭來講,父親是孩子通往世界的一扇窗口,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母親所不能替代的。父親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智商、培養(yǎng)孩子沉穩(wěn)大氣的性格,更有助于孩子形成獨立人格、強化孩子的性別認同?!睆V東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yī)師林志雄一口氣講述了父親的角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林志雄表示,對男孩來說,父親是男性的典范。男孩在與父親的交流中,可以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培養(yǎng)出男性氣概。如果父親參與較少,孩子找不到模仿的對象,對于男人的概念就會有所偏差,容易發(fā)展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等性格。而父親往往是女兒人生中接觸的第一位男性,在怎樣與男性交流上,她將通過父女關系來了解與異性相處的模式和面對異性的心理狀態(tài)。那些擁有高質量父愛的女孩,更加開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