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廣東省文明委主辦的廣東省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xiàn)場交流會在茂名市舉行。我市“助人為樂好人”吳羅海,“誠實守信好人”張玉芳,“敬業(yè)奉獻好人”楊向東、黃月娥及“孝老愛親好人”李鍰、陳華玉參加了活動。(據(jù)7月27日《湛江日報》)
近年來,我省通過開展“廣東好人”評選活動等等形式,持續(xù)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有效提升國民素質(zhì)和社會文明程度,營造向上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而對于正在開展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的湛江來說,“廣東好人” 刷新了精神文明的高度,是思想道德建設的生動載體。走近公眾,再現(xiàn)善行義舉,讓公眾體味“做好人,做好事”的幸福感,“廣東好人”的正能量在傳播,并感染教育周圍人群。
不可否認,在引導公眾“做好人,做好事”這方面,我們身邊并不缺少教育資源,并不缺少現(xiàn)成的教材。遺憾的是,“做好人,做好事”仍陷入“知易行難”的尷尬境地。一些人對于助人,常常顧慮重重,最終難有作為。筆者以為,要讓“做好人,做好事”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僅是利用這些教育資源是不夠的。我們還需盤活另一種教育資源——讓“廣東好人”這類堅持行善的凡人脫下神秘的面紗,走近公眾,和公眾面對面,心貼心。這樣一來,公眾才會真實理解生活中的好人,才會真正走進好人的內(nèi)心世界,才會消除“做好人,做好事”的顧慮,才會由衷感悟到“做好人,做好事”的快樂?!白龊萌?,做好事”才不致于淪為“空淡”。
應該說,引導公眾“做好人,做好事”不僅需要教化,也需要感化。顯然,包括我市幾位好人在內(nèi)的“廣東好人”走近公眾分享踐行美德經(jīng)歷,更趨向于感化。由此及彼,用好好人這部活教材,多讓好人走近公眾感化公眾,為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鼓與呼,我們相關(guān)部門仍需努力創(chuàng)新載體、搭建更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