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湛江市文明辦、市商務(wù)局、市飲食服務(wù)業(yè)商會聯(lián)合主辦,霞山區(qū)文明辦、區(qū)科工貿(mào)和信息化局共同承辦的“踐行光盤行動、推行公筷公勺”倡議活動在鼎盛廣場舉行,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 (7月29日《湛江日報》)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湛江舉辦“踐行光盤行動、推行公筷公勺”倡議活動,其意義更是非凡。
報道中說,《倡議書》內(nèi)容包括“節(jié)儉用餐、健康用餐、安全用餐、文明用餐、綠色用餐五個方面”,雖未詳細介紹,但亦不難猜。
其中的文明用餐,是要讓“餐桌文明”站上C位。關(guān)于這一點,筆者想和大家分享廉江一間學(xué)校的經(jīng)驗做法。
機緣巧合之下,筆者到該校飯?zhí)貌滹?。飯?zhí)玫难b修倒是平常,只是墻上海報令筆者“一見傾心”?!白鋈艘窨曜?,拿得起,也放得下”“一根筷子易折彎,一把筷子難折斷”“頂天立地一雙筷,困難面前不彎腰”……躺在餐盒里的筷子,就這樣被“扶上墻”當(dāng)了回?zé)o言之師。后來與幾位老師閑聊,得知該校原來是有意識地借餐桌文明立德樹人,從各式餐具中找出“精神屬性”,繼而糅合各種教學(xué)元素,一頓飯的時間,就能上活“思政課”“文化課”“愛國主義教育課”。
筆者選了一“筷”一“勺”,與大家分享從中感受到的餐桌文明。傳統(tǒng)的筷子,一頭方一頭圓,象征“天圓地方”。圓的是筷頭,所以“頂天立地”;圓的夾菜入口,所以“民以食為天”。正確的握筷子方法,暗合“天地人三才”,中國人說這是“天地人和”,外國人只懂“杠桿原理”。重視“和”的中國人,常說“多一個人,多一雙筷子”,同臺吃飯是一門學(xué)問。兄弟間,要像“筷子”相互支撐,一根動一根不動,菜才夾得穩(wěn)。有一些家長,會教孩子吃飯先等長輩動筷以表尊重,夾菜不能“飛象過河”,扒飯不能“敲碗敲箸”??曜釉诠糯小绑纭保宰儭翱辍?,是因為“箸”與“住”諧音,有“停滯不前”的意思,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中國人慣用筷子,歐美人慣用叉子,而唯有勺子,全世界大多數(shù)民族都在使用。餐桌擺上勺子,是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勺子,是大多數(shù)人出生之后第一樣學(xué)會使用的餐具;是戀人間互喂甜品的愛意表達;是給孩子喂食米糊的細心備至;到老了,手抖夾不了菜,就又用回勺子——勺子,見證一個“循環(huán)”。勺子就像一個“懷抱”,它不挑食物,只要你勺、它就包住,與你“同甘共苦”。要說這世界上最出名的勺子,那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古人按它形狀用磁石制成司南,為的是堅定方向。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推動文明餐桌,不如就從這一筷一勺的文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