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分類大轉盤”體驗區(qū),市民歡樂地轉起轉盤,回答“幸運指針”選中的垃圾的類別;在“垃圾分類投放”體驗區(qū),市民辨識卡片上的垃圾種類并投放到對應的分類垃圾桶中,加深對四色分類垃圾桶的印象…… 日前,由湛江赤坎區(qū)垃圾分類辦、區(qū)委宣傳部、共青團赤坎區(qū)委員會舉行了“垃圾分類新時尚,文明城市我先行”宣傳活動。
推行垃圾分類是件好事情,但決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因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要有一個過程,這涉及公眾素養(yǎng)等眾多問題。按一定規(guī)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利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但早在十幾年前,國內一些城市就開始推行垃圾分類試點,如今一些地方雖已初步破解了“垃圾圍城”難題,但垃圾不分類、分類“分不清”等問題仍然普遍存在。
做好垃圾分類的一個前提,就是提升民眾素質,養(yǎng)成良好習慣。當前,不少地方在推廣垃圾分類過程中往往會忽視民眾習慣的養(yǎng)成,短期措施、手段多,普及理念、長效管理措施少,垃圾分類終將難以為繼??偨Y一些國家垃圾分類的成功經驗,我們看到的是環(huán)保教育和宣傳垃圾分類理念先行。例如,德國很早就實施了垃圾分類收集,垃圾公司根據(jù)住宅樓的住戶密度,決定垃圾箱的大小,確定住戶需要繳納的垃圾處理費用,對于家電、電池、家具等垃圾則采取定點收集處理的方式。孩子們在上小學時,老師會專門教學生如何扔垃圾,父母則通過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孩子的垃圾分類意識。
欣慰的是,為深入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行穩(wěn)致遠,我市各地十分重視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寓教于樂激發(fā)市民環(huán)保熱情,值得肯定。
毋庸置疑,讓垃圾分類“習慣成自然”,需在分類知識普及和文明培育等方面下功夫。鑒于大多數(shù)市民沒有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有必要對垃圾分類進行廣泛宣傳。街道社區(qū)、學校、機關單位、環(huán)保組織等,要長期做好宣傳工作,引導市民正確認識垃圾分類這件事,從環(huán)境、資源的角度重新看待我們每天丟棄的垃圾。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不但需要配套的法律制度,更需要日常生活中恒久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