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派
由多元文化與土著文化交融發(fā)展而來的湛江年例文化,同樣呈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點。具體表現(xiàn)為幾點:
其一、各地的年例日不同,大體從正月初二起至清明節(jié),其中十五、十六日是高峰。清明之后的其他時段,有些地方也有年例,入秋以后的年例叫“翻秋年例”。在天數(shù)上,一般為一天,也有兩三天的,比如吳川梅菉頭的年例是正月十六、十七兩天。次數(shù)上,一般一年一次,有的村莊是一年兩至三次,比如吳川蘭石鎮(zhèn)多條村莊一年中有3個甚至3個以上的年例,其中蘭石村有6個年例節(jié),分別為正月十三、三月三、四月四,六月十六,七月七、九月九。其中正月十三的年例節(jié)最隆重,家家戶戶大擺宴席、游神、唱大戲,其他幾個節(jié)則小做。
為何年例日各有不同?其一、年例節(jié)也叫“神誕日”,是敬神祭祖的日子,所選定的日子可能與所奉的神的誕辰、宗族搬遷日、祠堂落成日等有關。其二、文化圖騰各異。年例民俗活動中常見的圖騰有龍、獅、儺等,但各地各有講究,如遂溪縣是醒獅之鄉(xiāng),多以舞龍舞獅為主,但遂溪殷屋村卻有“獅子不能進村”的習俗,所以,該村只能舞龍和舞鷹雄。雷州烏石是個港口,當?shù)赜幸环N蜈蚣舞,舞完了用竹篾燒火趕走瘟疫,以祈禱海不揚波,人丁興旺。吳川梅錄舞貔貅,為的是鎮(zhèn)宅避邪,廣納天下財。雷州松竹等地和麻章舊縣舞儺,為的是驅疫慶豐收。其三,各地供奉的神不同,所供神的數(shù)量也不一樣。比如吳川梅菉頭村的祖廟供有94尊神像,包括康王、冼夫人、關帝、華光等,到年例時,游神的隊伍浩浩蕩蕩,頗為壯觀;松竹鎮(zhèn)山尾村的三寶堂供奉菩薩、玄壇雷首與三山公;白沙鎮(zhèn)東嶺村的雷麥陳三殿宮供有雷神、麥陳二將;南興鎮(zhèn)下田村帝帥廟供奉北帝、南極、天罡、玄壇與上元;太平鎮(zhèn)東岸村供奉三官公、關圣公與觀音,家家戶戶奉祀雷首公;太平鎮(zhèn)調浪村奉祀萬天雷首保運天君、五顯火輪華光大帝、英武、觀音與梓童諸神;麻章太平鎮(zhèn)麒麟村供奉興武、鄔王、白馬、雷首諸神。無論供奉哪個神,都預意了族人對神所代表的精神與文化的敬仰,以祈禱風調雨順,百業(yè)昌隆,人丁興旺,為的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其四:游神的方式不一,有陸上巡游,海上巡游和空中巡游。大部分年例的游神是在村所轄的區(qū)域內(nèi)巡游,是陸上巡游。臨海的村莊也有海上巡游,據(jù)說麻斜過去是把神請到船上,開著船出海巡游,但這種巡游方式近幾年沒有再現(xiàn)。2005年,對麻章志滿辦年例時,甚至還出現(xiàn)了飛機巡游的壯觀場面,著實讓人大開眼界。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風調雨順、百業(yè)興旺、國泰民安。當我們透過各種神和圖騰等文化表象,仍可看到其背后的歷史淵源——雷州文化由土著文化、越楚文化、漢閩文化與海洋文化交融而成。雷文化是湛江較原生態(tài)的土著文化,雷州地區(qū)崇拜雷神,沿習了古越族人對自然多雷的崇拜。據(jù)史志記載,上古的雷州屬南交,是古越族聚居之地,古越族的俚人崇拜雷神,善于鑄造云雷紋銅鼓以酬雷,他們建雷公廟,用銅鼓舉行祭雷酬雷儀式,以示對雷神的崇敬。1989年,雷州市英利覃典村出土一件北流型漢代銅鼓,鼓面中心有太陽芒紋、云雷紋與鼓身都有云雷紋;1999年雷州西南的邁熟村出土一件萬家壩型春秋時期的銅鼓,鼓面有太陽芒紋與云紋,鼓身有網(wǎng)紋,鼓腳有云紋一圈。如今,雷州仍遺存有雷公廟、雷祖祠、中國雷皇廟、南天宮、辛天廟、鄧巡宮、帝帥廟、雷龍朱帥廟、鎮(zhèn)海雷祠等奉祀雷祖雷神部將的古跡。除了沿??诎丢氉饗屪鎻R外,雷州許多廟供的是雷神、媽祖與觀音三神合一,這是宋代以后閩南人大量遷雷,媽祖文化在雷州廣泛傳播的結果。在年例之風最甚的吳川,康王、冼夫人、媽祖大行其道。這與吳川的歷史形成有關。據(jù)史志記載,歷史上兩次閩人南遷,第一次是南宋皇族遺裔為逃避元兵追殺,由閩入粵,由雷入瓊,護駕的十萬福建軍民在粵西大量散落;第二次是明朝海禁,耕海的閩人被迫上岸,流落高雷者不少。閩人敬奉海神媽祖(即天后),并把這種信仰傳給后人,今天,天后廟在民眾中得到普遍尊崇??低跏潜彼慰惯|名將康保裔,這位中原名將在吳川廣被敬奉,梅菉祖廟供奉的就是康王。據(jù)文籍記載,康保裔是河南洛陽人,出身將門,戰(zhàn)功顯赫,最終戰(zhàn)死沙場!中原地區(qū)的百姓為了紀念康王,建了許多康王廟。隨著北宋國力漸弱,人口不斷向南方遷移,并把他們所敬奉的關帝、康王這些“神靈”人物一起帶到了粵西地區(qū)。至于冼夫人與吳川則更有淵源,吳川秦屬象郡,漢屬南越,南朝歸屬高涼縣,高涼文化是古南越文化的分支,至今,吳川仍有不少宗族源自高涼,為紀念夫人設冼太夫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