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鯉魚墩貝丘遺址周圍土肥水美。 圖/記者張鋒鋒
????遂溪博物館陳列著鯉魚墩貝丘遺址出土的50歲多男性人類遺骨。 圖/記者張鋒鋒
????從遠處望去,鯉魚墩貝丘遺址只是一望無垠的平原上突起的一個極小的山丘。這片面積僅為1200平方米的小丘,因用貝殼堆積成小墩形似鯉魚而得名。過去的20多年里,考古和歷史學家頻頻到訪這里,從一片片小小的貝殼入手,尋找史前就有人居住的蛛絲馬跡。專家們根據(jù)發(fā)掘得到的各種數(shù)據(jù),證明了鯉魚墩貝丘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生活遺址。這一論斷足以將雷州半島人類居住的歷史推向距今7-8千年前,使這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雷州半島第一村”。
????近日,記者的腳步踏足這里,尋找半島先民們最早生活的印記。
????屈肢葬法 最早“雷州人”從何而來
????在遂溪博物館里存放著一具從鯉魚墩出土而來的男性人類遺骨,我們暫且把這個主人公叫作阿羅。阿羅從鯉魚墩8號墓出土,整個骨架保存得相當完整,在他的隨葬品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貝類和螺類,特別是在他的頭部還蓋上了一只特大的大油貝螺,可以推斷的是,阿羅生前十分喜歡將貝類作為自己的食物,因此家人在安葬他的時候?qū)iT把這些貝殼放進了他的墓中。
????據(jù)專家考證和儀器鑒定,阿羅去世的時候,年齡大約為50歲左右,按照當時的醫(yī)療和生活水平,他已經(jīng)算得上是十分長壽了。從他的骨質(zhì)進行分析,阿羅生活于距今7000—8000年左右,而從他的陪葬品來看,當時仍處于最低端的采集型社會。不過,遂溪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阿羅是至今為止雷州半島出現(xiàn)的最早的人類遺骨,也是因為他,整個學界將雷州半島人類活動和生活的年代大大地推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此外,出土阿羅時,他奇怪的屈肢葬法(身體折疊起來安葬),引起了很多專家的注意,也正是這種和廣西、粵中地區(qū)相同的葬法,為求證雷州人從何而來找到了依據(jù)。
????對于雷州半島的人類的由來,專家們曾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北方人南下”,一種則是“東南亞人北上”。那么,生活在鯉魚墩貝丘遺址的人種到底是“北方人南下”還是“東南亞人北上”,中山大學通過啟動對阿羅葬法的研究,并從中找到了答案。記者聯(lián)系到當時負責這個項目的李法軍博士,他分析,遂溪鯉魚墩貝丘遺址出土的人骨距今至少7000年,該人種低眼眶、闊鼻,人骨架在墓穴中均為屈肢葬,這些特點與粵東地區(qū)迥異,又類似于廣西桂林甑皮巖出土人骨的特征。另外,墓葬中陶器等陪葬品組合也類似廣西甑皮巖遺址。李法軍指出,兩地區(qū)存在文化互動和人種遷徙,而甑皮巖古人屬南亞人種類型。同時,結(jié)合人類遷徙的規(guī)律,那么,鯉魚墩的住民很可能是從粵中、廣西西江流域遷徙而來,屬于南亞人種。同時,有專家也認為,屈肢葬法在廣西南部的史前貝丘遺址十分普遍,而距其最近的桂林甑皮巖遺址出土的人骨最早可追溯到1萬年以前,因此再次證明雷州人是從廣西南部遷移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