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遂溪番薯的花式吃法”在社交平臺上引來網友圍觀,反沙番薯、芝士焗番薯、番薯糖水、番薯餅、番薯烙、番薯丸子等讓網友食指大動,直呼“看餓了”,也有網友說“甕番薯才是最愛”。
地方美食特產往往是當地拉動旅游經濟、助農增收的重要資源。近幾年,不管是以螺螄粉為代表的地方特色小吃的爆火,還是黃皮、油柑、刺梨、芭樂等地方特色水果席卷新茶飲,這些現象都讓我們看到了地方美食特產的潛力。借力互聯網在短視頻和直播的“新賽道”上爆發(fā),“遂溪番薯的花式吃法”突然走紅,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地方美食特產,天然具有“名片屬性”。當人們說起一個地方的時候,最先想了解的往往是有什么好吃的,最先想到的也往往是當地的特色食材和小吃,甚至很多人對一個地方最初的認知就是從當地獨特的食材、味道開始建立的。比如說提起川渝地區(qū)就想到麻辣香辣,提到云南就想到各種蘑菇和鮮花餅,提到東北就想到酸菜和大米……“你會因為美食去旅游嗎?”有媒體曾發(fā)布微博調查,超八成網友選擇“會”。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找尋地方美食特產已成為旅游的重要內容,“跟著味蕾去旅行”日漸流行。把自家的“美食名片”做大做強做優(yōu),不僅重要,而且必要。
這次“遂溪番薯的花式吃法”走紅,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啟示——
其一,擦亮地方美食特產名片,既要立足于“特色”,也要著眼于“產業(yè)”。一方面,加強特色化,升級現有產品,突出差異屬性,才能形成比較優(yōu)勢,帶動可持續(xù)發(fā)展。另一方面,要聚焦產業(yè)化,把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資源轉化為有標準、可溯源、便攜可運的現代食品,才能形成規(guī)模效益。這次遂溪番薯的走紅,就是放大了“火山番薯”概念的效果。突出當地生態(tài)薯園擁有獨特的火山田園資源,火山泥富含多種有益微量元素,不斷強化食客對“火山泥種出的番薯健康美味”的印象。
其二,地方美食特產一定程度上詮釋了當地獨特的飲食文化,既要在原料、技術、品牌上發(fā)力,確保“原汁原味”,又要促進地方特色食品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斷推出“花式吃法”,給食客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感。比如,“反沙番薯”“芝士焗番薯”“番薯烙”這樣的新潮吃法“出圈”之后,如何能讓食客、游客對“甕番薯”這一帶有濃厚湛江特色的吃法、文化感興趣,這就很考功夫。又比如,今年中秋“菠蘿月餅”迎來第一波爆火,這種創(chuàng)新帶來的新鮮感如何讓其“四季皆有”,其它地方美食特產又應抓住什么方向搞研發(fā),這些都很值得思考。
其三,要努力將地方美食特產與旅游、文創(chuàng)等行業(yè)領域融合發(fā)展,塑造出更為豐富的消費場景,給予食客更多樣的美食體驗。11月9日湛江日報報道了融安金桔到廣州做推介,不僅賣金桔,“現場還展出了融安金桔及金桔茶、金桔餅、金桔酒、金桔香精等金桔系列深加工產品”,融安金桔更是首秀廣州塔。這背后,其實就是一種包裝與“引流”的創(chuàng)新推介。又如這次“遂溪番薯的花式吃法”,其實也是沿用了社交平臺上的爆款套路,展示傳統(tǒng)的食材、特色菜品的制作過程以及地方傳統(tǒng)美食的制作工藝,這樣的內容往往會受到粉絲群體的喜愛和好評。
讓更多地方美食特產“出圈”,需要各地多花心思,讓食物背后美好的人、故事和價值被看見,讓人和食物之間產生更有趣、更豐富的價值鏈接。